教育基金小百科

教育基金小百科

..:: 教育基金小百科 ::..

子女成材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為了讓子女接受優質教育,從幼稚園求學時期開始直至完成大學的 花費,動輒需要數十萬到百多萬港元不等。現時不少父母,都會為孩子預備教育基金,以應付孩子升學的龐大開支。近年基金業高速發展,市面上亦有多款教育基金 儲蓄計劃,切合不同家庭的需要。其中「定時定額基金儲蓄計劃」便是一種非常適合長期性投資的理財工具,透過制定個人投資組合,以固定供款期(如每月)儲蓄 方式購買基金單位,滿足投資者的理財需求。作為教育儲蓄基金,定時定額計劃並不是每月定額「儲蓄」那麼簡單,聰明的爸爸媽媽亦可以靈活運用各種彈性的投資 策略,提高定時定額基金的投資效率,讓小錢更快滾存成大錢。以下列出五項有關定時定額投資的策略建議,提醒各位籌備教育基金的父母,靈活操作可以讓理財目 標更早達成。

(1) 認清楚理財目標,選擇合適的投資組合

規劃子女教育基金有兩大特點:一是時間缺乏彈性,不管有沒有準備、存款數目是否足夠,一般來說子 女到十八歲就要唸大學,無法提前或延後;其次是費用缺乏彈性,學費年年上漲,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餘地。因此準備子女教育基金要持之以恆,千萬不要因為短期 市場的波動而中斷投資,並需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需要,調整基金內的投資組合,利用分散投資的方法以減低風險。
若子女還小,動用大筆資金的機會較少,父母有較多的時間作長遠投資部署,因此可考慮選擇較積極的 基金組合,如投資於區域性的小型股票、新興市場股票及高收益債券等基金,以收滾存資金之效。在博取高回報的同時,萬一不幸遇上熊市,亦有足夠的時間收復失 地。隨著子女年齡及教育開支增長,此時投資應以穩健增長為原則。家長可考慮把組合內高風險資產的比重逐步調低,改為將資金投放在一些較保守的投資工具上, 如定期存款、債券基金、平衡基金等,除了套現能力較高外,亦可進一步鞏固早期投資的成果。

 

(2) 計劃子女教育基金宜越早開始,根據財務狀況彈性調整投資金額

教育經費儲蓄的關鍵在於長期定時定額投資,長期累積下來的複息效應可謂相當可觀 (詳見《退休知多少》一文內「複息滾存」的敘述)。因此越早開始規劃子女的教育基金,相對需要投入的金額便越少,不但可以有效率地達致理財目標,亦可以避 免對家庭經濟構成過重的負擔。父母除了可以妥善規劃子女教育金外,亦可以更從容地面對置業或退休等規劃。
一般而言,教育開支將會在子女升至大學階段時步入高峰期。有理財專家指出,如果能力所及,家長每 月應保留家庭收入的一至兩成,作為子女教育基金的供款。然而由於子女出生前後開銷較大,如果此時家庭經濟基礎尚未穩固,要提前規劃子女教育基金可能力有不 逮。不過當子女升上小學後,隨著經濟壓力減輕及家庭收入增加,父母可以展開較積極的供款計劃,適當地增加教育基金在家庭月入的比重,這樣不單可節省另行申 購其他投資計劃的雜費及行政費用,同時亦不失為一個有效縮短投資年期及提高回報的方法。教育經費籌備更充份,子女將來可以有更多選擇的空間。

(3) 通脹影響不容忽視,學費計算宜與通貨膨脹掛鈎

儘管目前通脹率偏低,不過隨著經濟復甦,通脹亦有回升的跡象,父母應趁子女尚年幼,及早開始計劃 全面的理財方案。另外,父母如果希望子女將來能到海外留學,未來通脹走勢對教育開支的影響將會很大,需要籌備的教育費用將會以幾何級數增長。此外,無論子 女在本地或外國升學,家長必需留意學費加幅往往較一般消費品價格上漲速度為快。故家長在計算子女升學費用時,盡可能將通脹影響及未來經濟前景等客觀因素計 算在內,以確保屆時有足夠的儲備讓孩子繼續升學。

(4) 選擇合適的貨幣投資

除了通脹風險外,兌換風險亦是一個較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以近年匯率浮動為例,由於外幣持續升 值,往外國升學的費用較過去增加不少。因此在衡量長遠匯率走勢後,投資組合內部份基金可選擇採用子女受教育國家的貨幣作為結算單位,或直接選擇未來升學的 國家貨幣作計劃的結算貨幣,這樣做既可滿足投資需求,亦可以平均成本購入外幣,減低匯兌上的風險。

 

(5) 適時部分贖回,資金靈活運用不受限制

籌措子女教育儲備是一項長期投資,而定時定額基金套現能力一般都較強,其中更不乏波動性較低、長 期回報穩定的投資工具,父母更可視乎基金的回報狀況,作分階段贖回,隨時應付不同階段的學費需要。配合上述優點及投資守則,定時定額供款的投資計劃應是父 母們規劃子女教育的最佳幫手。

上述資料及數據謹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的邀請或建議。我們對以上資料及數據的準確性沒有保證。投資涉及風險,投資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投資者在投資前應參閱有關基金售股或理財計劃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