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金作為中長線的理財工具,其普及程度與日俱增,但面對市面上幾千隻基金,投資者會花多眼亂,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其實在挑選切合個人需要的基金時,應從個人的理財目標出發,例如籌備結婚,退休及子女教育等。如果能夠承受較高的風險,投資者大可以投資於回報比較高的股票類基金,否則,可以購買提供固定收入、風險較低的債券基金。另外,投資者也應考慮以下的因素:
雖然說以往的表現不能代表未來,但往績始終能反映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哲學及優劣。而較合理的比較則至少要三年或以上,因為短期間內金融市場的起伏會較大,不能作準。我們可以透過基金的投資主題,例如市場及行業,和其手持的股份來大約估計基金的潛力。如果基金本身投資於具有高增長及長遠回報潛力的地區或行業,加上持有優質但落後大市的股票,回報潛力便會相對提高。
通常高回報的投資,風險也會高。但如果能在同樣差不多回報的同類型基金中,找到風險較低、比較穩定的基金,豈不是更好嗎?而最普遍衡量基金風險的,便是波幅率。它是根據基金在一段期間之內的波動情況而計算出來,數字愈大,基金的波幅程度便愈高,即是說風險也較大。規模較大的基金財力雄厚,運用的資金也比較多,故能夠節省組合內的平均成本。再者,當遇到大量沽售壓力時,基金本身也較有承擔能力,不致受基金倒閉的威脅。
不過,規模太大的基金亦有其缺點,就是在市場操作上會較為不靈活,欠缺彈性。基金的費用是決定基金淨回報的關鍵,所以,投資者應在選購基金前,先弄清楚基金的各項收費是如何計算,並與其他公司和不同類型基金作比較,例如某些基金公司不收取認購費,但有贖回費,而指數基金的費用一般會比股票基金為低。
市場的口碑是很重要的,如果某基金公司常有得獎紀錄或它的基金常在報章雜誌的基金榜上名列前茅的話,某程度上該公司的基金應可較為值得信賴,其實,每一間基金公司都有其比較表現出色的基金,只要投資者平日多留意相關的報道及排名,不難找到一些『皇牌』 基金。
基金經理在基金運作的整個過程中扮演了最重要的決策角色,他們的學歷、能力、經驗、投資哲學以及對市場的反應,都對基金的表現有直接影響。
一位良好的基金經理均可在不同市況中盡量爭取回報及減低損失,並能持續跑贏同行。如果基金經理有變動,對基金本身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投資者必須留意這方面的消息。
投資者如果在講買基金前考慮以上幾點,相信會大大減低選澤錯誤基金的機會。